【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伍登獎得主們


收藏
留言
先講結論。

在NCAA有個伍登獎(John R. Wooden Award),是專門頒給由特定媒體人選出來的當年度大學最佳球員(無關乎冠軍與否,非MOP),而得到這個獎的人幾乎就拿到了一張NBA的門票(事實上是全部都進了NBA),卻也似乎註定帶著遺憾退休。

拿到伍登獎有多邱?大概就像台大醫學院兼熱音社的社長加籃球校隊隊長又順便擁有出道當模特兒的臉蛋也真的出道的學長。真的。伍登獎的評選制度跟MOP以及另一個歷史更長、同樣具有代表性的奈史密斯獎(Naismith College Player of the Year )不同,後兩者基本上就是頒給冠軍賽以及當年度表現最好的球員,但伍登獎除了考量球員球場上的表現,連代表課業的GPA分數以及人際關係都會納入考量(GPA2.0以上才有入選資格),所以基本上能夠獲得伍登獎的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不過除了少數例外,伍登獎跟奈史密斯獎都是同一人就是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以拿過總決賽與例行賽MVP來斷定一個球員是否統治過聯盟,那麼上一個符合這個標準的球員,是1996-97這屆的得獎者TIM DUNCAN,而馬刺是少數隊中同時有兩個伍登獎球星還能夠逆勢奪冠的超級球隊(是的,05年陣中還有GLEEN ROBINSON,但他對當年奪冠的影響力實在…)。



下一個會是AD嗎?

不知道,目前看來有可能,但還是得看之後幾年能否帶球隊更上層樓。GRIFFIN?算了吧,先把自己的脾氣跟心理素質搞好。而至於為什麼拿過伍登獎的球員最後在NBA的發展都不如想像中順遂呢?我想這有幾種可能,但不外乎就是「潛力」這個很重要的因素。

就拿今年選秀來看好了,「TOWNS OR OKAFOR」的口水戰在去年NBA剛開季時就不斷在吵,在選秀前兩三個月更是變本加厲吵個沒完,就算最後一個月加入了RUSSELL攪亂一池春水,但姑且不論最後是個讓許多專家要去配付新眼鏡的結果,當初討論到第一順位該選誰時雖然各有擁護者,但大家卻都有個共識:看球隊要選的,是潛力還是即戰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明顯的潛力就是賭TOWNS會成為下個統治聯盟十年的超級中鋒,但如果想在這兩年從給別隊進補的弱旅一舉闖進季後賽、甚至奪下總冠軍,那選擇OKAFOR會是想當然爾的選擇。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而雖然並未如預期出現在前兩個名字,但第三順位對於OKAFOR來講,失望完了還是得去乖乖練球。花了那麼多篇幅,想必今年的伍登獎得主一定在他們之中吧?

很可惜,連總決賽MOP都不在他們之中。今年的總決賽MOP─TYUS JONES,在24順位才被騎士撿走(後交易至灰狼),太矮的身高成為了他的致命傷。

而今年的伍登獎得主,在第一輪第九順位才被黃蜂隊挑去,他是今年帶領威斯康辛大學校史第一次闖進NCAA最後決賽的Frank Kaminsky。



七呎一吋、射程遠至三分線、球隊攻防核心、差點拿下NCAA冠軍,唯一可以想到不選他的理由,大概就是所謂「天份」。其實換個角度就不難理解這些選擇:球隊辛辛苦苦擺爛一整季,犧牲球迷支持、總管的耐性跟球隊向心力,不外乎就是想要在選秀好好拼一次,看看能不能用最少的成本換來翻身的機會。而跟球場上的帳面數字換來的經濟效益比起來,用差不多的錢若是能買到平常看不出來的「天份」,或許會是比較划算的賭注(是阿,薪資空間夠的話,大學剛升上來的即戰力,再怎麼也不會比打出過NBA實績的即戰力自由球員值得投資吧)。而畢竟大學的賽制、規則跟NBA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更加注重團隊籃球的大學體系出生的球員,在冠軍之路上許多的缺點會被團隊掩蓋掉,而事實也告訴我們,拿到當年冠軍賽MOP的球員,大多數在NBA的發展不如當初投入選秀時的聲望高,而在TD之後拿過冠軍的球員也就只有Shane Battier跟Andrew Bogut這兩個重要、卻不是球隊第一主力的球員而已。其他的球員不是高順位低成就(Elton Brand受傷、Kenyon Martin進攻手段太單一)、就是尚未完全證明自己(KD缺冠軍、AD、BG缺季後賽成績),能不能在進入NBA後發揮出比當年更有宰制力的潛能,似乎成了這些大學時叱吒一方的球員們最重要的課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頁
註冊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