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盃 女籃觀戰三大重點


收藏
留言
每年暑假負責點起台灣籃球火的賽事-瓊斯盃,正在近日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不管是經典的台韓大戰、台日對決,甚至是外籍勞工把球場變成主場的台菲之役,總是能引爆球迷熱情,並將這股氣勢帶到九月的亞錦賽去。



不過,儘管瓊斯盃年年有,但受到邀請來台的隊伍,實力卻參差不齊,無法看到更精采的對戰,個人對此感到相當惋惜!特別是每年台灣都還會組成以青年為主的台灣二隊,可是卻老在比賽結束後不了了之。我認為沒有將這段時間的訓練效益繼續延續及擴大,實在可惜。





(照片來源:中華籃協)

剛才我說的大約是針對男籃的狀況。而在過去的瓊斯盃,焦點確實也比較常被擺在男籃上;相對地,女籃受到重視的程度,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在我印象中,女籃的參賽總隊伍數大概都在六、七隊左右,比賽的時間都跟男籃拉得很開;甚至比賽場地也曾被排在苗栗等觀看籃球人數較少的縣市裡。整體被關注及接收到的資源有顯著差異。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說今年是台灣女籃的轉捩點,可一點都不為過。雖然瓊斯盃的參賽隊伍依舊少了點,但我們的團隊,從教練席、板凳席到觀眾席終於有了改變,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國內女籃比賽,將場地塞爆的場景。





(照片來源:Double Pump 女子籃球誌)

趁著這樣難得的機會,我就接著分別提出三個截至目前比賽為止,觀看女籃的要點:

第一、換血世代

有別於以往的國家隊,這次選進培訓隊的選手多以新世代為主,光是90後出生的就有11位之多,預告著女籃換血的時代來臨。我想這是無法避免也是絕對必要的,畢竟鄰近國家都是相當有系統地在培養青年軍,台灣在這塊相對比較不足,換血一事我是高舉雙手贊成。



當然,這當中一定會有陣痛期。像這幾日的比賽,不管是魏于淳、林育庭、潘姿吟還是吳盈潔等人,穩定度方面就明顯不足,打法也稍嫌單調。不過,我想這是她們第一次入選國家隊,先不要太苛刻看待才是!



在這邊我則要再提一名球員-彭詩晴。其實以她叱吒高中、大學及職業隊的身手,早該被選入國家隊,但受限於身高不夠突出,加上體系問題,好幾次成為國家隊遺珠。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接受過對岸的洗禮,加上機會來臨,我想她一定清楚這次的入選對她來說有多重要。光是看到她在場上進攻的企圖心,就會讓人對她有更多的期待,也難怪Otis誇讚她是台灣的AI。



只不過,籃球不是個人運動,我們還是要回歸老問題,出國後能否有這樣全面的表現,與老將的配合是否能更順利,一切有待觀察囉!





(照片來源:Double Pump 女子籃球誌)

第二、包喜樂加入

第一次看到紅館因為女籃賽事擠滿人,籃協可能要先頒獎給包喜樂,這名中鋒加入,無疑是替台灣女籃注入更多活水與希望。196公分是我們多渴望的身高啊!可是,觀察兩場球賽下來,高個子還是有幾個問題要調整。



首先是禁區裡的腳步。不知道是近鄉情怯還是仍在適應台灣球風?包喜樂這兩場下來,在防守端確實能造成相當大的威脅,麻辣火鍋賣得很好啊!可惜在進攻端,得分的手法比較不足,腳步也比較不靈活。尤其球塞進禁區後,一陣手忙腳亂就是掉球收場,非常可惜!



同理,維持一貫角度,希望大家可以多給這名長人時間,畢竟女孩子打籃球討生活不易,要在禁區稱霸,肯定還需要接受很多基本功調教。我們不妨期待,接下來要去海外打球的她,在接受更多刺激後,給台灣帶來更多禁區的幫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源:Double Pump 女子籃球誌)

第三、Otis的爭議

剩下一年約,不用白不用的原則,Otis有點像是被硬塞在女籃的圈子裡。雖然圈內人士有的稍有微詞,我卻真心認為這是台灣改變的好機會。並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女籃需要新刺激、新的思維以及新的帶法。



雖然目前三場比賽看下來,Otis似乎沒有什麼讓人驚豔的戰術,甚至近兩場很明顯地就是要做球給包喜樂吃籃下,導致進攻不順,太過於仰賴幾名球員得分;但我得說瓊斯盃本是拿來調整陣容、在國人面前展現集訓成果用的。
首頁
註冊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