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盃女子組比賽2.5場觀後感想


收藏
留言
回頭看看之前寫的最後一篇跟台灣女籃有關的文章,已經要追溯到2009年4月3日(6年了),回想第一次寫女籃的文章,是2007年的瓊斯盃,萬萬沒有想到,離開籃球這麼久,再回來寫文章居然也是因為瓊斯盃,2015年…..相隔了8年之久。離開女籃這麼久,這次中華藍、白兩隊的球員名單,有很多對我來說都是新人,真正還有印象的只有藍隊的黃品蓁、李宥叡(我記得的是李婉婷)、劉君儀、張歆可(我記得的是張喻評)、王俐云、陽詩慧、劉嘉瑋、林紀妏及黃淑珍,差不多一半;白隊則只有楊淑淨、黃虹瑛、馬怡鴻、陳鈺君、姜憶蓮等人。

說真的,本來沒有想過還有機會看瓊斯盃的女子組比賽,但這次有幾個原因,讓我不論如何都要想辦法來至少看一場比賽;加上剛好有一位PTT上的網友邀請,就盡可能的挑我覺得最重要的比賽看(雖然最後分2天總共也看了2場半的比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實際看的比賽很少,以下僅針對我所看的比賽,做些簡單的心得分享。至於針對8年前跟8年後的瓊斯盃,個人有一些小小的感慨,就留在下一篇做個簡單的抒發。

一、日本對美國的延長賽

到場時剛好從延長賽開始看,一到場眼睛瞬間被日本隊的14號「藤岡麻菜美」的身手給吸引住,我好久沒看到這麼能瞬間吸引注意力的球員。

插個題外話,上一個在首次看到就能這麼吸引我注意力的男子球員是林志傑(甲組聯賽時,當時看到他還是個很胖的球員),女子球員則是黃品蓁(WSBL初登場時)。

瞬間看到她的運球、傳球、投籃的時機掌握的恰到好處,當時心理就想如果在場上我不想遇到這種對手。結果隔天注意這場的新聞,才知道她當天以19分、11籃板、11助攻的成績達成大三元的成就,因為隔天關注的比賽正好會遇上日本隊,當下就特別把這個球員記下來。

二、中華藍對紐西蘭的上半場​

第一印象就是場地爆滿(不誇張,真的爆滿),不知道上一次看到這麼爆滿的瓊斯盃女子組比賽是何時了。或許是因為媒體特別報導這次的中華藍有一位特別引人注意的球員包喜樂,或許也是因為媒體的特別報導讓很多人特別為了一睹究竟而前來看比賽,但不論如何,越多人關注總是好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本上這場比賽打的有點沉悶,雖說紐西蘭身材優勢明顯,但外線跟組織實在普通,戰術也挺單調的,本來以為中華藍應該可以輕鬆獲勝,但沒想到上半場結束時是30:30平手(終場70:50),實在有點出乎意料。初步看到幾個點可以提出來討論的:

(一)傳導問題:看得出來上半場攻勢遲滯,跟球的流動傳導不順有關。不知道是教練團沒有特別指示,還是後衛傳導不順,又或者刻意製造讓包喜樂融入團隊的戰術,球的流動看起來不活絡,少數的亮點就是包喜樂跟劉君儀幾次的高低位配合。但是從這也看出包喜樂的單打能力並不突出,防守倒是比進攻要讓人印象深刻一點。

(二)防守交代問題:本來以為紐西蘭身材較高速度應該比較慢,但我幾乎都看到紐西蘭的球員進攻跟防守都跑在中華藍球員的前面,回防的速度太慢,而且交換防守的交代不夠明確,如果今年沒有包喜樂這樣身高的站在最後一線,應該掉分會掉更多。不過這也有個亮點,包喜樂還挺願意跑動跟協防的,只是感覺為了應付中華隊進攻的速度,她的體力可能是個問題。

(三)進攻問題:這場看起來,劉君儀仍是中華隊仰仗的進攻點,因為她有辦法在整體攻勢遲滯時,靠自己的力量來進攻。除她之外,這個半場我只看到黃品蓁也具有這樣的能力,其他球員在遇到這樣高大身材的隊伍時,如果沒有靠戰術跑位跟球的流動製造出空檔,幾乎沒有單打能力,實在讓人感到隱憂。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隻中華藍跟我以前的中華(國泰)藍的印象差距挺大的,光這樣看20分鐘實在很難說哪種發展方向好,但有新的嘗試總是要鼓勵一下,畢竟再好的人才也需要培養,不會有一天自動就變成好的人才(會自動變好的叫做天才)。

三、美國對紐西蘭

這場沒什麼好提的,美國放水一個得分王,加上紐西蘭今天的外線命中率總算有提昇,所以造成這麼大的差距。紐西蘭的打法基本上跟打中華藍時沒太大的差異,不過命中率真的高多了,如果之前遇上中華藍有這種命中率,我想勝負難料。

首頁
註冊
登入